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还有多久能被控制?
今天是大年初一,国家卫健委公布了第五天的疫情通报,从数据上看,情况有所恶化,主要是新增疑似比昨天增加了将近一倍,重症死亡率和就诊死亡率略有升高,但增幅很小。之前说过,死亡率数据有一定滞后性,所以,最近几天入院的患者的死亡率数字,要等10天之后,也就是2月3号前后。
在2月初这个期间,还有可能赶上平均意义的,第二波晚期和第三波早期死亡人数的叠加,导致死亡率短时升高,对此,大家伙要有足够的心理预期,不要过度紧张和引发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党员、团员和革命群众要带头做好表率。
一、疫情什么时候能够被控制?
这种预测要基于两个前提,一是疫情控制有效;二是治疗措施有效,前者有效控制疫情传播,减少患病率和住院人数,后者有效控制死亡率,提高治愈率。一个是控制增量;一个是改善存量,还真有点儿像小时候听广播上经常说的:一手抓革命,一手促生产,两手都要硬。
从目前的情况看,1月23日武汉封城之前出来的患者主要是武汉本地的第二波感染者;他们奔波到各地后,引发了第三波感染者,第三波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形成第四波潜在的感染者。虽然这两天的数据表明,累计医学观察案例在快速上升,已经接近1.4万人,但也说明了政府的疫情控制措施正在积极的发挥作用,能被揪的都揪出来了。在两个措施有效的前提下,基于前几天的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展望疫情大概在什么时候能被基本控制。
从数据分析推测,武汉第二波传染大致开始于1月17日前,我觉得爆发的主要原因不是病毒变异,而是临近春节人员流动性大增所致。第三波是随着武汉外流人员加剧所导致的全国几个主要省市的疫情加重。第四波有可能发生在1月底,如果疫情控制措施得力,第四波和第五波感染有可能得到部分甚至大部分控制。按照目前的分析,红框所表示的区域(1月24日到2月4日),尤其是春节后上班返程高峰(1月30日-2月1日)有可能还是病情高发期。
建议有关部门要把严控严防的措施至少延长到2月4日之后。如果两个措施做的到位,可以预期在2月10日之后疫情有可能走向缓解,在农民工返城和大中专学校计划开学时间的16天之后,疫情有可能再一次缓解甚至被有效控制。
二、增量靠疫情控制,存量靠治疗措施
增量靠防控,存量靠治疗,两项措施都很重要,两条腿走路,双管齐下,已经看到近一周来越来越严格的管控措施在不断的加强。
三、流行病调查很重要
这次疫情治本还在于流行病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病毒溯源和搞清楚传染的途径,找到真正的宿主是谁(不一定都是野生动物),现在看到的是包括著名专家在内依然在怀疑病毒的宿主是来自武汉华南海鲜城的某几类野生动物,但这还是怀疑和推测,我们需要的是证据,怎么搞证据呢?我们朴素的认为,一是以华南海鲜城为重要对象,找到那些贩卖野生动物或者其他可疑宿主的商贩,调查他们的进货记录和动物来源地;二是即刻组织专家队伍奔赴这些野生动物来源地,捕捉足够实验室研究验证的野外活体标本;三是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解剖分析,严谨验证,提取完整的证据链,如果不能建立证据链,则应积极考虑其他的宿主溯源。四是如果找到野生动物的证据链,接下来,可以继续研究这些野生动物的抗病毒免疫能力,说不准可以从它们身上提取疫苗或者获得制造疫苗的灵感。
四、流行病调查与知识图谱技术
据说现代流行病调查的先驱是英国医生约翰.斯诺先生,他在1854年调查发现伦敦的霍乱流行来源于百老大街(Broad Street)一台破旧的水泵。于是他告诉人们预防的措施和办法,此后疫情大为缓解。
我们初步认为,流行病学调查,扣除专业知识,在方法论上应该与警察破案、金融反洗钱、电信反欺诈、反恐反特以及我们特别想做的电网设备故障溯源是基本类似的,需要跨越不同的维度做深度的关联分析,寻找看似不太可能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发现和揭示问题的真相。在这里,姑且认为知识图谱技术是可以借鉴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
五、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并非很可怕
在大家很惊恐的日子里说这句话,显得有点苍白,受到恐慌情绪的影响,估计没有几个人相信我的结论。我们是1月18日离开武汉的,回到帝都这几天一切正常,每天向组织报告两次体温数据和有无不适症状等,今天,武汉的朋友在群里说,武昌好像问题不大,这让我宽慰了许多,因为武昌东湖畔以及徐东大街、岳家嘴立交桥和中北路一带是我们曾经生活和战斗过几个月的地方。
从当地政府不重视到全国性的过度恐慌,两个极端都是不对的,数据显示,从去年9月初到1月22日的140多天时间,美国1300万人有流感症状,12万人住院治疗,死了6600人,还包括39名孩子,住院死亡率高达5.5%。
而目前来自于武汉的新肺炎死亡率是3%,相对美国的流感,还不算很严重。过去的不重视肯定要有人为此付出代价承担后果,但目前,也不要过度紧张,最重要的是做好必要的防护,最最重要的是多吃肉,提高抗病能力,据网上一位女医生说,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必须要吃肉,保证体重不能掉下来,这符合我一贯的阶级立场。
昨天有网友看了我的朋友圈后很不理解,说,有关方面瞒报了很多数据,质疑我的分析有多大的准确性?我解释说:死亡数据瞒报的可能性不大,最有可能瞒报的是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数,如果不瞒报,死亡率会更低,对吧。
上述图表分析源于我做的EXECL表格统计,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拿走分析表格,开展你自己的分析,共同为社会尽一点点力所能及的贡献。